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汽车再制造产业论坛即将在上海举行
作者:dengyp  文章来源:auto.sina.com.cn  点击数746  更新时间:2010/8/26 10:20:42  文章录入:dengyp  责任编辑:dengyp

  对我国公众而言,再制造概念还较陌生。然而今年上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国家促进政策的出台,利好消息频传,这一汽车行业略显“寂寞”的产业,已从暗潮涌动,转至各方的蓄势而发,成为业内的热点话题。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再制造业发展的潜力实在巨大,这块新鲜出炉的“大蛋糕”实在诱人!

  所谓汽车再制造,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再制造后的产品质量和性能不低于新品,有些还超过新品,而成本只是新品的50%,节能60%,节材70%。

  这几年,国家发改委已经从中央预算投资中,对再制造安排了将近8000万。目前还将把“再制造”产业的发展,作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法律规定、经济保障等多方面推进“再制造”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其实,再制造产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已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工业应用。欧洲已通过了积极的再制造工程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且正在德国建设欧洲再制造技术中心。据嘉之道汽车咨询的数据表明,德国大众再制造公司销售的再制造发动机及其配件和销售新机的比例已经达到9:1。

  欧盟早在2000年就通过了一项有利环境保护的新规定,未来所有欧盟的汽车用户,将享受免费旧车回收。废旧汽车的可再生利用率到2015年将达到95%。也就是说,再制造在一些领域甚至已经完全颠覆了传统制造业。

  事实上,自从徐滨士院士在国内首次提出“再制造”的概念以来,我国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有着脉络清晰的发展印迹:

  2005年,国务院颁发的21、22号文件中均指出:国家将“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并把“绿色再制造技术”列为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经费支持力度的关键、共性项目之一;

  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召开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试点启动会,从全国各省市40余家申报企业中批准了14家试点企业;

  2009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生效,该法在第2、第40及第56条中六次阐述再制造;

  2010年3月1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志正式启用;

  近期,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环保部等11部委已经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未来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希望深化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在刚下发的《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提高了废旧汽车拆解企业的进入门槛,并在原管理办法中应该交由钢铁企业作为冶炼原料的五大总成,修改后被允许交给再制造企业进行制造。同时,将修订《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编制《再制造业产业目录》。

  在我国汽车再制造企业中,已有不少的企业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如列入首批14家开展再制造试点名单的潍柴动力(潍坊)再制造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全面进入产业化阶段,累计生产的再制造发动机已经超过3000台,正在形成规模化的再制造循环经济产业链。由于首批试点效果大体上较好,有效促进了我国再制造产业的健康发展,接下来的试点范围已扩大到传动轴、机油泵、水泵等部件。

  但从总体来说,中国汽车再制造产业目前面临着不少的发展难点,同时从事和将要进入再制造行业的众多企业,也存有不同的障碍和顾虑。诸如:

  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正在酝酿和制定中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办法》,可能会推出哪些具体的错施和支持政策?再制造产品的原料和市场问题,如何消解消费者最为担心的“再制造”产品的质量问题,如何帮助再制造企业有效、有序地建立起“回收—再制造—销售”的产业链?汽车再制造产品的销售、配套市场与服务机制的具体规定,整车和其他投融资机构投资汽车再制造业的税收政策和会计处理,等等。

  即将在上海举行的汽车再制造发展论坛,将就以上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难点,会同全国众多的业内企业和人士,展开充分的讨论和研究。并邀请国家有关部门的官员、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者、著名的整车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代表,在大会上分别作及时而精辟的分析与交流。有关权威人士还将对中国汽车再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市场环境与产业前景,作出前瞻性判断和提供指导性意见。

  据主办方中国汽车咨询中心网透露:“2010中国汽车再制造产业发展论坛”将于9月16-17日在上海举行,由国家众多相关政策机构和再制造试点企业参与,已有大批希望进场的相关企业,包括不少投资基金和上市公司踊跃报名参会。

  将在论坛上作“汽车再制造产品消费者认知度调查”演讲的嘉之道汽车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的创始合伙人李斌先生对记者说:“本次会议对于推动中国汽车再制造产业及技术的发展,很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据测算,如果到2015年我国再制造产业水平达到0.4%,再制造业年产值将达到1920亿元,这对于从事于汽车再制造产业的众多企业来说,无疑地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并存有极大的利润空间。”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