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首博展吸引大量首都观众 期待亲眼见证世博
作者:dengyp  文章来源:2010.qq.com  点击数600  更新时间:2009/7/10 10:31:08  文章录入:dengyp  责任编辑:dengyp

首博展吸引大量首都观众 期待亲眼见证世博

孙有靖摄

首博展吸引大量首都观众 期待亲眼见证世博

首博展吸引大量首都观众 期待亲眼见证世博

首都博物馆的展览向来都吸引着人们的关注,而近日开始的“走进世博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暨世博会历史回顾”大型展览更是引来了大量参观者。展览第一天,从事设计工作的专业人士来了,曾经举办过多次展览的城市规划专家来了,建筑学系的学生也来了,更多的,则是对世博感兴趣的普通人。“原来对世博只有一点了解而已,今天看完展览,才真正清楚了世博的历史意义和中国与世博的关系。”来自北京吉利大学的姜维说。

与世博亲密接触

距世博会仅300天时间,仍有不少人对世博的认识仅限于“听说”,这次大型展览无疑成为了连接民众与世博会的桥梁。1500平方米的展览室,分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况、中国与世博会关系回顾、国际展览局简介和世博会的历史回顾四大区域,通过200余幅历史照片和部分珍贵实物展品,如中国在1851年世博会的获奖展品湖丝、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等,结合一些历史典故,系统展示了世博会与人类近代社会文明、文化发展的关系。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新闻宣传部助理部长俞力一出现就被现场大量的媒体所包围,他介绍道,此次展览的目的就是想通过丰富的内容、多种先进的传播方式,让参观者“省时、省力、省心”地了解上海世博会的筹备情况、世博会的历史变迁以及它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

此次展览打破了传统展览仅仅为“陈列物品”的方式,除了常态的展品、图片展示,还特别应用了几项先进的多媒体展项,以声、光、形、色等表现手段为形式,综合调动起人的各种感官,令参观者“有兴趣地进,自豪地走”。多媒体影视厅以三维虚拟方式描绘未来上海世博会的形态和想象,以鸟瞰的视角和鱼眼的变形视点创意出超大视觉的环幕效果;中国馆的展示则利用镜面折射原理,营造出一种“万花筒”的视觉效果,令参观者眼前一亮,久久不愿离去。馆内还设置了一些多媒体虚拟图书,参观者可以自主“翻看”感兴趣的内容。

“我原来还担心因为金融危机,上海世博会可能会缩水,现在看到展览现场就有如此多的高科技设备,还设计得这么精美,我就知道世博不会受影响,一定会办得很精彩。”一位在北京某设计公司工作的女孩如此说道。

期待亲眼见证世博

在众多展品中,中国馆“东方之冠”的模型吸引了较多的关注,这座红色建筑模型周围总是围满了参观者,或对它评头论足一番,或拿起相机一阵猛拍。新中国较早的城市规划专家陈儒俊老人看着“东方之冠”感叹道,以前中国在其他国家的展览馆多为古代宫墙的直接移植,但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在结构外形上打破了老的模式,具有创新性,但“斗拱”的理念又是来源于中国古典文化,真正实现了“中国特色”与“现代元素”的完美结合。

一位建筑系的学生也表示“东方之冠”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反重力的设计形式给人一种颠覆性的美感,同时他也觉得罗马尼亚馆与英国馆的独特创意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这只是效果图和模型,我很想去现场看看实际建成后的东方之冠。”“Ilikeit!”来自美国的SherryMoore用夸张的表情表达她对中国馆的喜爱之情,她说自己尤其喜欢它的红色,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中国特色,但她也遗憾地表示,展馆的英文说明不够详细。

不少参观者表示非常想亲临上海世博会,感受这百年一遇的盛世氛围。一位北师大的研究生说,世博会就是一个交流平台,不应该带有任何政治色彩,而是各国或各种国际组织在这个舞台上展现自己、互动交流。“除了对中国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想上海世博会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奥运会之后,中国能进一步展现自己的文化、经济及社会风貌,提升国际形象。”一位北京市民说。

在有意愿想去上海参观世博会的同时,也有不少人表示对票务情况不甚了解,“我是通过今天的展览才知道世博会已经开始售票了。”一位来自河南郑州的女孩说。“能否退票?具体有哪些优惠情况?”陈儒俊老人则希望能更方便地了解票务购买流程。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