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濂向钱报读者赠送民生书法作品
在刚刚落幕的浙江美术馆陈振濂综合书法群展上,榜书巨制、经典诗文中,最受关注的却是记述民间小事的“民生叙事”。
这60件作品,均来自钱江晚报读者的“民生故事”。
在此前陈振濂与钱报共同推出的“民生书法30天”征集活动中,共有60位读者的故事入选。昨天在浙江美术馆,他们中的23位代表,从陈振濂手中接过了专门定制的限量版作品复制品。
此前,连续30天的活动里,微博、邮件、来信……数百个或自言自语、或娓娓道来的倾诉,书法家不仅听到柴米油盐、喜怒哀乐、人间冷暖、社会百态,更感受到一种紧紧被民间自觉维系着的价值观和善恶观。陈振濂在这次珍贵的艺术践行中,感受到了鲜活的民间价值观。
昨天,23位读者代表从各地赶来。《述大山之子》的原创者杨柳,专程从陕西而来。精心制作的限量书法复制品,看起来与此前展陈在展厅中的真迹“难辨真假”。它们被细心地卷起,扎以红色丝带。昨天,读者们从陈振濂手中一一接过了专属于自己的那一件。有人计划将它装裱悬挂在家中客厅,也有人打算将它细心收藏,与亲朋好友分享。
见到自己的一页小文成为书法作品,被数万人争睹,读者有话想说。1号作品《述城市送水工》的作者沈正华激动地数次“卡壳”,但他断断续续的发言,赢得了现场所有人的赞同。“如何把书法和当代社会结合起来,陈振濂老师的"民生书法"给出了答案,这使书法这一艺术形式不仅仅停留在视觉上。”
临安的胡映辉,入选的作品是《述老式收音机》。他说自己如何也想不到,这样一个讲述老式收音机的小短文,能成为书法作品呈现。“我们总是习惯于抄写经典的唐诗宋词,不仅经典在这日复一日的抄写中被消减,书法也被经典所困,显得遥不可及。但民生书法,引导我们感受身边的人与事,讲的都是市井小巷中的小人小事小温暖。”
这样来自民间的“书法渴求”,书法家们平日里难得听到。“如果大家仅仅只是旁观者,显然还不够展示艺术的魅力。所以我一直希望观众在观展时能有身临其境的主人之感,很高兴这一次的展览,他们是创造者之一。”陈振濂说,他还有许多相关的设想依然在构思之中,“大展落幕,却是民生书法刚刚起步之时。”
昨天,陈振濂将这60件 “民生叙事”书法原件,悉数捐赠浙江美术馆。目前,青岛、黑龙江等美术馆都在期待这些作品能够前去展出。来源钱江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