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上海“超现实”展:任何一件日用品都可蜕变为艺术品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67  更新时间:2013/3/12 10:33:24  文章录入:nymmd123  责任编辑:nymmd123

 

         丹尼尔-史波耶里的《淋浴》 布面油画,管件,软管,淋浴头与木材 | 702x968x185mm | 1961

 

  马歇尔-雷斯的《日本制造——大宫女》 丙烯颜料,玻璃,合成纤维编饰与布面照片 | 1300x970mm | 1964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的作品《我的妈妈唱生日快乐》 摄影加色粉笔与白色水粉标题及黑色纸板 | 980x680mm | 1974

  去年12月15日起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的《电场:超越超现实——法国蓬皮杜中心藏品展》,已经接近尾声,将于3月15日闭幕。国人经历了从普遍惊呼“看不懂”,到波澜不惊、享受展览的过程。很多专业人士从书本上的认识到直面原作,体会到原作与想象之间的不同,认为真正的展览会给人带来全新的体验。

  在展厅出口处的留言本上,观众信手涂鸦,所画图像或者和展品相关,或者是天马行空的自由发挥,其中青年观众的反应尤其积极。普通观众对该展的反馈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认为展览非常好玩,艺术家的创意出人意表,表示非常享受该展,虽然与其所学专业不同,也不能完全看懂,但现场有些作品很有启发;另一种认为看不懂展览,需要更多背景知识和说明解释。对于当代艺术展,看不看得懂成为了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观众反馈最多的问题。其实,不独中国观众,法国观众同样有看不懂的问题。在2012年12月15日该展的新闻发布会上,蓬皮杜中心主席阿兰·瑟博先生已经指出:“多数法国观众通常也觉得超现实主义让人难以理解,可实际上超现实主义的这些作品非常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而言,任何一件日用品都可以蜕变为艺术品。”

  从观众的人群来看,以白领、大学生、外国人(约占35%)以及带孩子来接受艺术熏陶的家长为主。这些观众多数是艺术爱好者,从事设计、建筑等相关职业,往往是自发前来观展,对艺术具有一定的追求和素养,对当代艺术也有一定的认知度。

  展览上有从昆士兰美术馆引进的超现实主义儿童画册《给孩子的超现实主义》,针对4岁及4岁以上儿童。这是一本充满趣味的图书,是由一位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创作的。他创作了一些20世纪中最有影响力和想象力的艺术作品。画册编选了艺术家们爱玩的超现实主义游戏,比如安德烈·布勒东的“精致的尸体”、马克斯·恩斯特的“超现实主义拼贴画和擦印画”、如何写一首达达主义的诗……通过这些有趣的游戏,让美和艺术在孩子的心里扎根!

  《电场》还剩不到半个月的展期,当代馆特别推出了“观展有‘礼’”活动:第1名及第100名、第200名等“逢百”的购票观众均可得到“礼物”——展览特别定制的布包和《艺术世界》特刊各一份。工作人员会为所有获奖观众拍照留念,并上传官方微博“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活动日期为3月1日至3月15日。

  3月3日“童画家”儿童艺术机构组织了40多位孩子和家长来参观《电场》并现场互动。参观从一份藏宝图开始,小家伙们可谓火眼金睛,顺利完成寻宝任务:毕加索和米罗的作品、那幅有一只苍蝇的画(即马歇尔·雷斯《日本制造——大宫女》)等。对于《日本制造——大宫女》,小朋友们的点评如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位小朋友还在现场即兴搞行为艺术,模仿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我很高兴,这是我的生日》等系列绘画中的种种动作。跟这位小朋友萌劲十足的模仿秀相比,克里斯蒂安只能算是吃力不讨好的装嫩了。另外一位6岁的宝贝都都看了艺术作品后即兴作画,对阿曼《家,甜蜜的家》进行了解构和再创作,防毒面具变成了骷髅门帘。也许,只有艺术才能让我们时时保有这份纯真。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