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369会网 >> 新闻中心 >> 新闻 >> 上海 >> 正文

2010上海夏季音乐节落幕 创古典演出新模式

发布人:dengyp    更新时间:2010/8/23 13:47:25    点击数:917











  新浪娱乐讯 8月22日,迪图瓦执棒上海交响乐团在“篷房”音乐厅奏响了格林卡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巴托克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及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为期十一天的首届上海夏季音乐节完美落幕,本次音乐节也开创了古典演出的全新模式。

  狂欢的节日气息,被观众称为“音乐大篷”的音乐厅,纷至沓来的音乐大师,不多见的音乐曲目安排,痴心疯狂的乐迷,首次亮相的学生交响乐团和享受音乐豪情的学生音乐夏令营,点点滴滴成就了上海夏季音乐节的第一个十一天。

  节日篇——连轴转的音乐行程让音乐节“节”味儿十足

  10:00—12:00开放式排练,16:30—17:30濮存昕名人讲堂,19:30室内乐音乐会演出,这是音乐节8月14日的行程安排,而从8月12日至22日的“篷房”里,连续十一天每天都有如此不间断的高密度的音乐活动及音乐会安排,共上演了5场大乐队演出,3场室内乐,3场独奏音乐会,1场学生交响乐团演出等12场多种类型的音乐会;期间还安排了5场开放式排练,3场名人讲堂,3场大师班等音乐活动,这使上海夏季音乐节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艺术家到观众,从工作人员到场地工人都感受到了不同于普通音乐会的“节日”氛围。

  据音乐节市场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音乐节观众总入场人次高达约两万次,音乐会的平均上座率都在90%以上,更出现了多场音乐会加座或连站票都一售而空的情况。搭建起的帐篷已然成了教堂般的音乐圣地,这里不再仅仅奉给观众演出,大家聚集在一起享受着这十一天的每一场演出,每一次活动,也品味着音乐节上的每一位大师,每一个不曾多见的音乐惊喜,如开放式排练让那些没有买到正式演出票子的观众少了些遗憾,也了解了少许不为常人所知的幕后故事;上海四重奏大师班上,“四兄弟”齐上阵轮番讲解弦乐的美妙与奥秘;钢琴大师班上格尔斯坦三个小时不遗余力的指点讲解,让观众领略到大师对艺术的执着;韩裔花腔女高音曹秀美的声乐大师班再现了亚洲夜莺让人惊艳的艺术魅力;濮存昕、余秋雨、华雨舟在名人讲堂上倚马千言,将自己对艺术的切身感悟与观众一起分享;乐工房“敲敲打打”让你发现原来古典音乐就在身边……

  大师篇——音乐节上那些闪耀的“星”

  从余隆执棒上交拉开音乐节大幕之后,每天晚上7点半“帐篷”音乐厅里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乐坛高手登台献演,更有络绎不绝的观众慕名而来,为的是能一睹大师云集的别样风采。当然这些大师也丝毫没让观众失望,接力棒般地掀起了音乐节的一场场高潮。

  开幕式演出名家云集,歌唱家廖昌永、徐晓英、魏松各自献上“拿手”曲目,著名钢琴家、年少成名的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李坚为观众弹奏肖邦的大波兰舞曲。13日上海四重奏和14日中国三重奏这两支具有国内室内乐风向标意义的重奏组合接连上场,将人们带到室内乐无以复加的精美中;重奏够精彩,独奏艺术家同样魅力独具,被誉为拥有“万里挑一的声音”的沈洋重现了德奥歌剧的经典,我们惊异于他的成熟,演出结束后我们又看到了沈洋“80后”孩子的一面,拍照时他将递过来新浪小浪人插到了衬衣扣子间,并煞有介事的摆起了pose,引得围观观众阵阵笑声;17号钢琴王子李云迪显示出他在中国乐迷中的号召力,不但站票都卖的一张不剩,而且没买到票的痴心乐迷直到下半场还等在场外;18号迪图瓦指挥英国皇家爱乐带来了他们音乐节上的首场演出,演出结束后钢琴独奏基里尔·格尔斯坦也没想到自己在中国有如此多的粉丝,一片“咔咔”的闪光中,钢琴家有求必应的与乐迷合着影。而音乐“老顽童”迪图瓦无论是台上还是台下都是精神抖擞,音乐节期间虽然腿关节有些不适,但仍好像上了发条一样精力旺盛,让年轻人都自愧不如。20号青年指挥家林大叶指挥皇家爱乐携手笛子皇后唐俊乔,小小“魔笛”吹奏的《愁空山》,听的观众如痴如醉。

  音乐节上还有一些新面孔目前还不为观众所熟知,但他们都是极具实力的新星,推新人也是音乐节所大力倡导的。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未来“大师”当属刘珅了,不满10岁的他在16日马勒专场上,与余隆执棒的中国爱乐乐团重新演绎了通常由女高音担任的声乐部分,让人称奇,加盟助阵学生乐团的青年琵琶演奏家王乙宴一曲《春江花月夜》,赢得观众掌声连连,压轴闭幕式音乐会的小提琴新秀宋晓晨获得包括指挥大师迪图瓦等众多名家的一致看好,前途不可估量。

  帐篷篇——户外音乐节的第一步

  “帐篷”已成了首届上海夏季音乐节的关键词之一,“音乐大篷”也成为近阶段上海市民的热门词汇。

  为什么要在市中心搭建一个“音乐大篷”,音乐节主办方之一上海交响乐团的团长陈光宪解释道“”音乐厅”和”音乐大篷”是两个不同的场地,但更重要的是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概念和观念。帐篷是我们举办户外音乐节迈出的第一步,像欧洲的很多音乐会都是在郊区的户外,但上海七八月的天气跟欧洲是很不同的,就如这次音乐节有两天的气温都高达40度左右,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静心享受古典是不可能的;再加上目前上海观众的生活方式和综合条件也与之有所不同,大家快节奏地工作了一天后,再驾车去户外,路上还堵车,也很难有什么好心情,现在走进篷房的观众大都身着便装,携着奶茶、咖啡,全然没了传统音乐厅正襟危坐的拘束,完全是另一种时尚音乐生活的开启。”

  “帐篷”音乐厅让观众记起了曾几何时出门纳凉的习惯,“这种随意和舒适是那些装修的富丽堂皇的音乐厅所不能给的”观众说道,因此我们看到在篷房音乐厅里有些票子紧张的场次,连台阶上也坐满了人;篷房音乐厅的全透明玻璃墙,也拉近了艺术家与观众间的距离,我们甚至看得见大师在休息室的举手投足,听得见他们的开怀大笑,让观众对古典音乐少了些仰视,多了些平视。

  观众篇——手执球拍来听音乐会

  平时的室内乐音乐会300人座位的场地都很难坐满,但13日、14日、16日连续三天的室内乐日却出现了现场全部满座的现象;其他音乐会门票也因拥有像迪图瓦、曹秀美、李云迪等乐坛明星而早早售罄,但很多观众得知了这个消息后还是在现场侥幸等退票。

  细心的观众也总能从观众席中找到熟悉的面孔,如著名声乐教育家已93岁高龄的周小燕教授不止一次的来到音乐节现场聆听音乐会、参加大师班等活动,并表达了对音乐节的祝福;工作人员也发现了一些出现频率颇高的观众,原来他们很早就购买了套票,打算听完音乐节的大部分甚至所有演出;早晨,身穿运动装的观众也来到现场,拿着球拍站在大幅节目单前细细浏览着“刚打完球,顺路过来看看今天有什么音乐安排,正好10点有开放式彩排,那就看完再回家,身体放松完再来一场心灵放松”;音乐节上还有另一批特殊的观众,就是来回忙碌着的志愿者,他们很多是古典音乐的忠实乐迷,既有机会接触自己的音乐偶像又能在工作的时候聆听现场演出,这种对古典音乐的执着让他们爱屋及乌的也喜欢上了志愿者这个“职业”,虽然是暂时的,“但这次经历让我对古典音乐爱的更深了”场地组一位志愿者说道。

  同时很多观众在接受采访时都表达了这样的心声“平时一提到普及大家联想到的就是拼凑起来的品质欠佳的音乐会,仅仅求个形式,而音乐节上我们看到了从未见到过的古典音乐普及推广力度和诚意,我们在这样的大篷音乐厅里看到了像英国皇家爱乐、李云迪、曹秀美、沈洋等世界级的高水准演出。虽然大篷的音效与音乐厅相比有些许差距,但这只是个音乐容器,我们依旧能感受到主办方作为主人的待客热情,其实只有好的东西才能培养出人的好习惯和性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主办方想把古典音乐带给大家的决心和真心实意”。

  音乐节总监余隆先生说道“我们只是做到了音乐节的应有标准,我们不会将不达标的东西拿出来给观众”,但无可争议的是上海夏季音乐节已经树立了其高品质的标准。

  教育篇——这个暑假值了

  8月21日的学生交响乐团在音乐节上的首次亮相让人惊叹,这115名来自沪上多所大中学的学生有很多已经升入高三正在备考或是面临毕业正在实习,他们只能在白天学习或工作到晚上在音乐总监曹鹏老先生的指导下集中排练,但演出当晚恢弘磅礴的气势让观众赞不绝口,根本看不出这支乐团实际上才成立了两个月,无疑这支代表沪上水平最高的学生乐团将成为上海的音乐教育典范。

  同时我们在音乐会或大师班、名人讲堂、开放式排练等音乐活动上也会经常看见一些学生面孔,他们就是来自上海学生音乐夏令营的营员们,这些以小学四五年级至初一为主力军的中小学生充分领略了音乐节上各个版块的魅力,其中逾千名学生组成的音乐夏令营将音乐狂欢推至高潮,这种难以复制的学生音乐嘉年华成了音乐节上的佳话。

  将音乐带进孩子的生活,激发起他们发自心底的热爱,使音乐教育不再枯燥,培养起新生的音乐力量是音乐节的努力方向之一,“这个暑假值了”一个来自学生交响乐团的孩子笑着说这句话时,让人觉得所有的尝试都值了。于秀莲/文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07-2013 369会网 上海今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咨询热线:86-21-51001710 传真:86-21-51615922 地址:上海虹口区新市路
支持单位:上海顾客满意度评价中心 上海全球事件经济研究中心
法律顾问: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 李佩芳律师
沪ICP备06051309号 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