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369会网 >> 新闻中心 >> 新闻 >> 其它 >> 正文

聚焦布拖火把节:彝族女孩换裙仪式

发布人:dengyp    更新时间:2008/8/14 11:13:18    点击数:1435
        “姐姐,我可以去参加火把节上的选美比赛吗?”“当然可以,我的妹妹今年肯定是选美比赛的第一名。”“快点,快点,镜头对过来……”
  7月19日,3个操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北京人,一直把摄像机镜头聚焦在靓丽的布拖彝家妹子欧各姐妹身上,摄像机上“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台标显得特别惹眼。这是央视继去年6月中央电视台10频道《探索与发现》栏目摄制组拍摄布拖彝族火把节后,又一次走进布拖专题拍摄原生态的彝族火把节。
  去年7月,中央电视台七套《乡土》栏目组第一次涉足布拖县,以纪录片的手法对该县彝族结婚习俗全过程进行了真实的专题拍摄,结果被别具特色的、古朴浓郁的布拖阿都文化所深深吸引,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赶上这儿闻名遐迩的火把节。今年7月17日至23日,中央电视台七频道《乡土》栏目摄制组在编导蒋珊的带队下,一行3人赶赴到布拖拍摄原汁原味的彝族火把节。按照栏目组的任务安排蒋珊一行在布拖拍摄一集片长约30分钟的专题片,专题片以布拖当地一户彝族女子欧各的成人换裙仪式为主线,就彝家姑娘长大成人后如何换裙、购银饰、过火把节、选美等一系列活动进行专题而真实的拍摄。值得庆幸的是,央视七频道《乡土》栏目摄制组在拍摄过程中,被布拖浓郁的阿都文化和原生态的火把节所深深吸引。于是,他们改变初衷:把原来的一集拍摄任务自愿增加至两集,从30分钟的播出时间延长至60分钟。
    布拖县是火把节的故乡,是火把节的发源地,是有名的“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火把节的传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火把节的文化源远流长,火把节成了这个地方最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文化活动。每年一度的火把节,不需要人为的组织、炒作、包装,群众自发过原生态火把节的积极性热情高涨,使这儿的村村寨寨沸腾,至今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民间火把节,它以其独特的风格,浓厚、鲜明的民族特色闻名遐迩,受到了中外媒体、游客的青睐。此次,央视七频道《乡土》栏目摄制组就是慕名前来拍摄的。
  7月18日,摄制组蒋珊一行来到了布拖县火把节文化最浓厚、最原生态的衣某火把场,挖掘、拍摄原汁原味火把文化。一路泥泞是摄制组之前没有想到的,火把场内精彩的传统节目表演也是他们没有领略过的。刚走进火把场,四周山坡上人山人海,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摄制组刚爬完一道陡坡,还没来得及休息,便投入到紧张的拍摄工作中去了,他们一会儿把镜头对准穿着节日盛装的彝族姑娘,一会儿跑到牵着肥壮牛羊前来比赛的彝族老乡身边采访,精彩的斗牛、斗羊、赛马比赛,几乎就没让摄像师孟龙停歇过,一直到最后的颁奖仪式结束后,摄制组才依依不舍地“罢手”;7月19日,央视摄制组又来到火把节发源地拖觉火把场。刚下车,摄制组就被“朵洛荷”悦耳的歌声所吸引,三位穿着华丽服饰、带着精美银饰的彝族“阿咪子”从他们身边擦肩而过,摄制组一行便不约而同的跟着三位姑娘消失在茫茫人海中……21日晚上,布拖县城四周山坡上,火把在暮色中游动、翻腾,像蜿蜒的金龙涌向一望无际的田野,随着火把场优美的达体舞音乐响起,手持火把的男女老幼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欢快跳舞,壮观之至。
  “太美了、太壮观了,简直就是一条活火龙,布拖火把节真的才叫火把节!”被节日气氛所感染的刑飞导演一边感叹,一边和两位同事一道手拿燃烧的火把,朝着“大部队”奔去。
  央视《乡土》栏目是中央电视台七频道中的热播栏目,在每周一至每周五12:37-13:07分首播,每周二至周六14:23-14:53分重播,栏目主要以纪实的手法,拍摄全国各地的乡村民族风情和习俗,展示各地的乡土文化。此次,摄制组在布拖拍摄的两集火把节节目制作完成后,将在奥运会结束后,9月中旬在中央电视台7套《乡土》栏目上播出,届时,将向全国观众再次展示布拖原生性、传承性、群众参与性强的彝族火把节和彝族女孩换裙仪式全过程的迷人魅力,并为布拖挖掘、整合民族文化资源起到促进作用。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07-2013 369会网 上海今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咨询热线:86-21-51001710 传真:86-21-51615922 地址:上海虹口区新市路
支持单位:上海顾客满意度评价中心 上海全球事件经济研究中心
法律顾问: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 李佩芳律师
沪ICP备06051309号 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