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369会网 >> 新闻中心 >> 新闻 >> 北京 >> 正文

30件孩童招贴画在京幸福首展

发布人:nymmd123    更新时间:2013/1/8 15:06:03    点击数:863
招贴画《欢乐的大家庭》。

       春节到鞭炮闹,天真无邪的孩子们追逐嬉闹,长辈们忙着给娃娃添新衣……若不是头上的羊角辫和身上衣服以灰色为主的不时提醒,你很难从孩童欢乐的眼神里分辨出今夕是何年。昨起,《童年样品王宇清墙上考古第一回》招贴画作品展在位于苹果社区的德滋画廊展出,展览共展出王宇清收集的从1949年到1979年的30幅儿童招贴画。

  幽暗的光影色调、鲜活的细节场景,让人一瞬间回到那远去的年月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耍玩橡皮筋、翻花绳、滚铁环;上学途中他们齐声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回家路边他们又围坐到一起讲着“我叫红领巾”的趣事儿。画面虽已略微泛黄,变脆,名为《白求恩在中国》、《欧仁·鲍狄埃》、《智取威虎山》等一张张画中,永远充盈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包括怀旧小人书、革命样板戏、飘扬红领巾等颇具时代符号意味的图案里,不少人或多或少都能找寻到儿时曾经的记忆。

  今年45岁的王宇清曾在平面媒体做过多年编辑,这也让他和印刷品结下不解之缘。他告诉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如今,十多年里已经收集了两千多张招贴画,时间跨度从这一艺术形式兴起的1915年一直到它走向衰落的1976年。它们中,有童年系列、美女系列,还有围绕重大历史的专题系列。“我希望从日常生活重返历史现场,通过一条让生活微观化、细节化的路径,再现曾经的生活史、社会史。”王宇清如此解释自己痴迷于斯的理由。在他看来,人们平常更多接触的历史都是基于政治、经济框架下的宏大叙事,他希望能提供一种从日常生活观察历史的视角,而时刻记录下历史瞬间变化的招贴画无疑是最好的载体。

  至于此番缘何选择儿童系列作为自己“墙上考古第一回”,他说,主要是考虑到节日期间图个欢乐祥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孩子们的笑都是最真的。”令他本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件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在1961年推出的《欢乐的大家庭》,一群身着各式民族服饰的小孩儿正齐心协力用积木盖房子。“它其实是在图解我们国家实行民族平等的政策,但它做到了将意识形态与老百姓的审美情趣完美结合到一起。”王宇清说,这种立足于世俗生活的“新年画”更具感染力和亲和力。

  事实上,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中最流行的样式之一,起源于汉代,唐宋即已普及,只是那时年画大多以英雄好汉为题材做成门神画。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内掀起名为“改造旧年画,创立新年画”的运动,不少当时的国画家、版画家、油画家和漫画家都参与创作“新年画”。此次展出作品中便有著名画家亢佐田绘制的《太阳光辉暖万家》。

  王宇清给自己的这些藏品创立了一个新名词“张贴美术”,在他看来,无论是以生活题材为主的新年画、还是寓含政治意味的宣传画,抑或是主要用作商业海报的招贴画,它们都是以张贴在墙面的形式与观者相视凝望。

  据悉,本次展览将于1月18日结束。本月12日,王宇清还将在798艺术区的和画廊推出美女系列,“同样是美好的,喜庆的。”他说。
(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07-2013 369会网 上海今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咨询热线:86-21-51001710 传真:86-21-51615922 地址:上海虹口区新市路
支持单位:上海顾客满意度评价中心 上海全球事件经济研究中心
法律顾问: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 李佩芳律师
沪ICP备06051309号 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