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3日-15日广州·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技术论坛
发布人:dengyp 更新时间:2009/7/1 10:09:35 点击数:1024● 会议名称(中文): 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技术论坛
● 所属学科: 能源科学技术 化学工程 环境科学技术 化学
● 会议类型: 国内会议
● 会议论文集是否检索: 不详
● 开始日期: 2009-11-13
● 结束日期: 2009-11-15
● 所在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所在城市: 广东省 广州市
● 具体地点: 广州市
● 主办单位: 中国化工学会
● 承办单位: 《化工进展》编辑部
● 议题:
节能技术论坛
节水技术论坛
塔器及塔内件的节能优化技术论坛
● 全文截稿日期: 2009-9-10
● 会务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 王辉,古斌
联系电话: 010-64117524
传真: 010-64117524
E-mail: hgjzbj@163.com
通讯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进展》编辑部
邮政编码: 100011
● 会议网站: http://www.hgjz.com.cn/meeting2009/index.html
● 会议背景介绍: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末(2010年)单位GDP能耗要比“十•五”期末(2005年)降低20%左右、平均每年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2009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四年,石油和化工行业作为能耗和排污大户,仍面临较大的节能减排压力。为了更好的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要求,积极推广和提升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实现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化工学会拟于2009年11月组织召开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技术论坛,主题为: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本届年会将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就国家节能、节水、减排政策、相关技术进展及应用情况等方面内容进行报告与交流。
● 征文范围及要求: 征文内容
1、节能技术论坛
1)化工工艺的节能改进
• 可降低生产过程能源消耗的新工艺改进技术(如膜技术等新技术、新成果应用)
• 高能耗关键设备的节能改造及开发(换热设备的节能改造、工业炉节能、余热余压利用等)
• 工业蒸汽的有效利用
2)传热强化技术与装备
• 传热强化理论、技术和装备(如场协同效应、热管、蓄热燃烧、热交换器的腐蚀等)
• 过程中的传热强化(单相流、两相流、非均相触媒、能量储存系统等)
3)能量系统的优化
• 适于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节能设计(包括系统优化、仿真分析等)
• 能源与过程系统的热力学与经济学分析
• 过程综合与节能
2. 节水技术论坛
1)重点节水工艺(指石油和化工行业中通过改变生产工艺、设备,实现节水减排的技术。)
• 合成氨生产节水工艺(低能耗的脱碳工艺,以重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氨,醇烃化精制及低压低能耗氨合成系统等);
• 甲醇低压合成工艺;
• 尿素生产节水工艺(CO2和NH3汽提工艺,水溶液全循环尿素节能节水增产工艺);
• 油田节水工艺(优化注水技术,研发三次采油采出水处理回用工艺技术)等
2)废水处理节水技术
• 超临界水处理、光化学水处理技术与设备
• 生物法水处理、活性炭吸附处理技术与设备
• 膜技术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环保型水处理药剂和配方的研制与应用
• 新型滤料高精度过滤技术等降低反洗用水量技术等
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技术
• 企业用水网络优化、水夹点及用水网络集成技术
• 废水处理回用技术
4)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技术
• 海水直接利用技术
• 海水和苦咸水淡化处理技术
3. 塔器及塔内件的节能优化技术论坛(暨第三届全国塔器及塔内件技术研讨会)
• 多相流动、传热传质以及多组分相际传递理论研究
• 计算流体力学、传质动力学、过程动态学的计算方法及软件开发
• 精馏过程的热量回收利用和全过程系统的能量优化
• 二维、三维可视化设计,商用软件的应用
• 新型塔内件的设计与应用(包括填料、塔盘、分布器等)
• 填料塔和板式塔的大型化设计与研究
• 大型塔设备的节能改造与环保问题
• 大型塔器装置优化的实际操作经验总结与分析
• 高效、低压降填料塔在改造和新建大型炼油、乙烯、芳烃等装置方面中的应用与剖析,ADV微分浮阀塔板的应用,多降液槽塔盘、斜孔塔板等的工业应用实例等
4. 其 他
• 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政策与实践
• 适于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合同能源管理及能源经济性评价
• 节能节水水市场分析
• 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节能节水技术
• 节能技术耦合
征文对象
从事化工工艺、分离、传热、热能工程、水处理及系统工程等相关节能节水技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学生,石油石化行业的相关技术、管理人员,设计院专家,化工节能节水技术和产品生产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