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7日-19日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
发布人:dengyp 更新时间:2014/9/9 17:01:55 点击数:474会议名称(中文): 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
所属学科: 生态学
开始日期: 2014-10-17
结束日期: 2014-10-19
所在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在城市: 山东省 滨州地区
主办单位: 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承办单位: 滨州学院 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
会议主席: 李文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院士 刘兴土,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院士
会务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 赵艳云
联系电话: 18706618969
传真: 0543-3195880
E-MAIL: yanyun0602@163.com
会议网站: http://www.esc.org.cn/n12785215/n12785546/15890966.html
会议背景介绍: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湿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净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均具有其它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的基因库”。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重要环境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湿地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湿地重要的生态功能。湿地功能是通过发生在湿地物理、生物、化学组分之间的一般或特征化的相互作用和转化过程完成的,它可以提供满足和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过程,这种生态功能不仅仅服务于当地居民,对于整个生态景观和周边环境来说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湿地表现为多功能共存的生态体系,在蓄水、调节径流、均化洪水、保护海岸线、调节气候、提供动植物栖息地以及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湿地功能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湿地科学要从对单一类型的沼泽研究扩展为对多种湿地类型研究,对湿地单一功能的研究扩展为对湿地整体功能的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以模拟模型为工具的定量研究。加强不同湿地的功能研究,对于特定的湿地,要从具体环境特征情况来探讨湿地功能的机理,把对湿地系统内部过程的研究同湿地与周边环境相互作用结合起来考虑。
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探讨湿地的生态功能性及其自我维持机制,湿地生态功能的监测和评价技术,陆海过渡带湿地生态过程特征与机制,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理论与技术等,进而提高我国湿地科学研究水平及综合管理能力,更好地发挥湿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储碳释氧、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生态功能及其经济、社会效益和科学、文化价值,促进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少有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的渤海之滨。黄河三角洲湿地类型丰富,景观类型多样,可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天然湿地面积比重较大,占湿地总面积的68.4%左右;人工湿地占总面积的31.6%。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面积变化最快的大河三角洲,发育了我国暖温带湿地生态系统类型最为多样、面积最为广阔和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随着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急剧转变,加之该区域自然灾害频繁,黄河三角洲原生自然湿地退化严重,恢复该区域退化湿地生态系统,重建环渤海西岸重要的生态屏障至关重要,通过此次会议的研讨和交流将有效促进我国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征文范围及要求:
会议论坛主题
主题一:湿地生态功能及自我维持机制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评价
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机制
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评价
主题二:滨海湿地生态过程与机制
滨海湿地生态过程与特征
滨海湿地水沙动力特征及其环境效应
围填海活动对滨海湿地系统的影响
主题三: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理论与技术
退化湿地的生态修复原理与技术
湿地保护恢复效果监测与评价
湿地观测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