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369会网 >> 论坛峰会 >> 北京 >> 正文

2010年10月18日北京·2010首届中国(国际)生态农业博览会

发布人:wangwei6482462    更新时间:2010/8/13 11:25:51    点击数:1854

一、引   

    我国的农业要实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必须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生态农业是由资源浪费的粗放经营向资源节约的集约经营的成功模式,是由破坏生态环境的掠夺式经营走向资源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将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984年我国国务院颁布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决定以来,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在振兴农村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中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我们的农业生产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农残超标,微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粮食增产越来越困难,农产品品质不断下降等问题愈加严重,这些都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威胁。为此,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和农业部中国农业国际交流协会特联合举办“2010首届中国(国际)生态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盛会”)。届时,国家领导人及政府有关部委领导、联合国高层官员、外国驻华使团和国际环保组织代表、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工商企业家、港澳台代表等,将应邀与会,指导并交流经验,探索生态农业未来发展策略和产业化发展路径。务实推动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逐步做大做强生态农业产业。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论坛为平台,汇集、展示、交流建设高效生态农业与建设和谐社会的优秀成果。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及力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上,有所研究、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贡献。  

三、论坛背景:  

() 发展生态农业,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找到一条根本途径。生态农业吸取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国外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从我国国情出发遵照生态学的原理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农业生产, 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战略的转移和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发展生态农业, 可以避免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经营和滥用,对农业的可更新资源注意增殖, 对不更新资源注意保护和利用, 使自然资源能得到持续的利用, 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地发展。生态农业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土地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生态农业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 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它又能为社会创造数量多、质量好的多种多样的农产品, 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  

发展生态农业也必将提升我国农业及食品加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五、论坛主题:聚焦生态农业 关注农村发展  

六、论坛宗旨:倡导生态文明  推动产业进程  

七、活动内容安排:  

(一)开幕式  

(二)中国(国际)生态农业(产品、技术、设备、服务、模式)展  

主题定位:展示并宣传国内外优质的生态农业产品和与生态农业配套的先进技术、设备与服务。为提升生态农业建设水平提供学习、交流机会,助推我国及世界生态农业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三)中国(国际)生态农业及农村废弃物资源再利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主题定位:本着以“科学发展观”为主旨理念,共同研究、探讨、交流生态农业建设与科学发展生态农业、生态经济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助推生态农业建设及农村废弃物资源再利用产业化进程。  

(四)生态农业投融资对洽会  

主题定位:让资本推动产业升级,让产业完成资本复利。  

(五)中国农业国际交流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  

(六)“绿色邀请”专题颁奖晚会(闭幕式)  

主题定位: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带动生态农业和谐、快速发展  

八、论坛举办时间:201010  

九、论坛举办地点:中国·北京

十、论坛组织机构:  

(一)支持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联合国地球理事会  

国际绿色产业合作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环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主办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  

农业部中国农业国际交流协会  

(三)协办单位:(待定)  

(四)指导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五)承    : 北京联创绿洲节能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七)协助承办:(待定)  

(八)论坛组委会:  

名誉主席:姜春云(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名誉主席)  

    问:胡石英(联合国北北合作组织亚太地区副主席、国际绿色产业合作组织执行主席)  

    席:牛  盾(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国际交流协会会长)  

席:胡兆庆(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会长)  

长:(暂略)  

执行秘书长:(暂略)  

副秘书长:(暂略)  

副秘书长:(暂略)  

组委会下设秘书处、办公室等有关部门(暂略)  

十一、拟邀国家领导人、政府有关部委领导、联合国高层官员、外国驻华使节、港澳台代表及著名专家、企业家:(排名不分先后)  

姜春云—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名誉主席  

  盾—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国际交流协会会长  

黄智权—全国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  

邵琪伟—国家旅游局局长  

贾治邦—国家林业局局长  

陈俊宏—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博士  

黄淑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周文彰—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  

姜斯宪—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卫建林—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祝光耀—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环保总局原副局长  

金鉴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  

陈寿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会长、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王如松—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博士生导师  

卞有生—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研究员  

  木—原国务院新闻中心主任  

  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  

潘家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姜学民—世行环境部可持续发展项目评估执委、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张虎林—中央党校组织部原部长、中央党校三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黎祖交—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绿色中国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晖—建设部村镇建设办公室主任  

周天勇—中共党校研究室副主任  

杨宏伟—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中心主任  

王秀清—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邹东涛—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彭真怀—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执行院长  

  虹—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阳—北京草国际农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联合国人居署ISIC项目协调员  

杨崇勇—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  

赵世居—原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马中平—陕西省政协主席  

李文华—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新礼—汇源集团董事长   

牛根生—蒙牛集团董事长   

姚民仆—正大集团农牧企业中国区副董事长   

邵根伙—大北农集团董事长   

  刚—北京首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德忠—先正达种苗(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   

  伟—山东登海-先锋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永胜—美国辉瑞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邹光友—四川光友集团(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欧阳国辉—浙江三农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帅新武—华立集团浙江华凯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裁   

Peter Pickering—先正达亚太地区种业总监  

  韬—华奥物种集团有限公司总裁(CEO  

  石—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泓—孟山都生物技术(北京)研究中心总监  

  迅—先正达亚太区生物技术研发总监,先正达生物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田冰川—中国种子集团副总经理  

  雷—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莫理斯·斯特朗(Maurice Strong)—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联合国地球理事会主席、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任执行主任;  

努尔·布朗博士(Dr. Noel Brown)— 联合国友好理事会主席、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北美区前任主任、国际旅游促进和平研究所主席。  

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苏丹共和国、冰岛、新西兰、埃及、巴西、日本、韩国、菲律宾、法国、希腊、瑞士、意大利、泰国等国家的驻华使节及台湾、香港、澳门生态环保领域的官员和专家  

十二、拟邀支持媒体:(排名不分先后)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科技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农民日报、中华工商时报、国际商报、中国环境报、中国产经新闻报、中国周刊杂志社、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南方日报、第一财经日报、经济参考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中华儿女》杂志、中国国土资源报、人民网、搜狐网、新浪网、上海日报、凤凰卫视、旅游卫视、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  

十三、网络支持:  

GCTV绿色中国网络电视www.greenchina.tv  

中国文明生态村网www.wmstc.cn  

天涯社区www.tianya.cn

参会范围:  

大型农业企业,农场负责人,产粮大户,畜牧养殖、管理、加工和经营企业,设施农业推广单位,农机经销、批发商,农机推广、管理机构,园林花卉、生态园艺、生态观光农业等大型项目负责人、经销代理商、进出口贸易商、农业管理部门、政府各部委的专家、农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农机、农技推广站、农资产品经销、代理商,农产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生产、代理、销售企业、各地代表团以及国外采购团和新闻媒体。  

首届中国(国际)生态农业博览会 组委会  

北京朝阳区光华路12A307
商务部合作学会公关委  
王维:01065816530   
13520984251  
wangwei6482462@126.com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07-2013 369会网 上海今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咨询热线:86-21-51001710 传真:86-21-51615922 地址:上海虹口区新市路
支持单位:上海顾客满意度评价中心 上海全球事件经济研究中心
法律顾问: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 李佩芳律师
沪ICP备06051309号 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