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7日2008全球责任 中国行动
发布人:dengyp 更新时间:2008/11/21 10:46:54 点击数:933● 时间:2008年11月27日
● 地点:北京 中国大饭店
● 关注:
中国作为全球负责任的大国,承担着重要的国际责任,而作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众多企业来讲,勇于承担起企业自身的责任,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乃至全球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
● 主办单位:中国经营报社China Economist
● 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 智力支持伙伴: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 独家网络支持:新浪财经
● 媒体联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经济日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经济观察报
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经济时报 中华工商时报 中国产经新闻 中国企业报 证券日报
中国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 经济参考报 商学院 中国企业家 环球企业家
ChinaEconomist 英才 经理人 福布斯 新京报 北京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
北京晚报 京华时报 南方周末 南方都市报
● 2007年获奖企业名单
环境技术奖:上海通用汽车、 利乐中国
绿色创新奖:IBM
节能减排奖: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西门子
社会公益奖:LG电子、福特汽车
环保贡献奖:戴尔、通用电器、三星电子
● 项目背景:
近年来,全球高耗能产业继续扩张,资源环境压力过大,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压力加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难以承受。要缓解当前全球突出的能源平衡矛盾,必须加快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落实节能减排的有关措施,加快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
中国经济过去30年保持快速发展,但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中国经济将面临许多发展瓶颈,未来20年或呈现螺旋式上升趋势。其中,汶川大地震所带来的重大损失及灾后重建与能源紧缺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瓶颈。而目前经济处在一种“紧运行”状态,即中国要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人均能源来获取较快增长。
中国作为全球负责任的大国,承担着重要的国际责任,而作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众多企业来讲,勇于承担起企业自身的责任,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乃至全球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一方面企业承担着自身具有的社会责任,包括为政府提供税收,为市场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为环保贡献力量。另一方面,企业的公益捐赠也是企业责任的一部分。从“非典”到禽流感,从海啸到汶川大地震,一国、一区的灾难动辄就演变成为世界性的灾难,灾难似乎在今天也具有了全球化的特点。企业拥有“同情心”、“合宜感”,在“利己心”和“利他心”之间实现一种平衡,就是企业的责任。这种责任,首先是人的责任和制度的责任。在这次中国地震抗震救灾中,“企业公民”大批亮相,绝非偶然。而举国一致,众志成城的精神氛围,又催生着更多“企业公民”的茁壮成长。
● 项目目的:
《中国经营报》作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全国性财经媒体,一直对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话题保持着敏锐的观察力。在对能源紧缺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绿色能源、新型能源成为了经济发展新的推动者。当人类面对灾难时,人类脆弱的一面被表现了出来,与此同时,灾难也加速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人类对新技术开发和应用,本次论坛将在此大背景下着重讨论中国面对能源紧缺、自然灾害应该采取的对策,灾后重建城市规划,以及在中国的跨国公司所应该担负的企业社会责任,和这些公司在中国为开发新能源以及减少能源消耗的具体行动。
我们关注作为一家全球企业,在中国发展中对中国社会发展和环保的贡献及这种贡献占其全球同类贡献的比率;我们关注地球的变化:主要包括维护环境质量,使用清洁能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等;我们关注人类自身的变化:主要指广义的对社会和经济福利的贡献,向贫困社区提供要素产品和服务,如水、能源、医药、教育和信息技术等,对受灾害地区的救助,这些贡献在某些行业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的一部分,成为企业社会投资、慈善或者社会服务行动的一部分。
基于对以上责任和义务的理解,《中国经营报》及其旗下的英文杂志《China Economist》 特别策划了这场“全球责任 中国行动”高端国际论坛。我们认为,通过这个活动能增进各界对能源紧缺的关注,为灾后重建及城市规划提供参考,促进跨国公司加大对环保的投入,新能源、绿色能源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府更具前瞻性的战略制定。
● 活动背景
责任与重建
5.12汶川特大地震与百年奥运梦想使世界罕见的难题摆在中国面前。地震发生后,政府关于灾后重建的投资预算也相继出台。9月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通知》以及规划全文指出,中国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耗资1万亿元,完成四川、甘肃、陕西重灾区灾后恢复重建主要任务,使广大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面对灾难,我们呼唤道德,呼唤良知,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摆在首当其冲的位置。尤其是对于那些国家级的大型企业、饱尝中国改革开放甜头的跨国公司,在灾难来袭时做了什么?他们如何在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深化道德竞争力的同时,把握住灾后重建的机遇?同时,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绿色奥运的概念也给跨国企业注入了强心剂。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为环保做着积极的努力,但在中国整体环保体系不完善、环境政策宽松、环境成本低廉的条件下,如何真正把环保放在重要位置,怎样实现利润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从而提升企业的绿色竞争力来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在中国的跨国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 活动流程
13:30-14:00 签到
14:00-14:05 凤凰卫视主持人 闾丘露薇
14:05-14:35
开幕致辞 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员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 马和励
印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特命全权大使 拉奥琦
14:35-17:00
主题演讲:从爱中国赢得信任
1)灾后重建中的政府责任:把握可持续发展的“灾后重建观”
四川省副省长 黄小祥
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 王振耀
2)灾后重建的专业责任与精神
灾后重建城市规划的研究构想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陈淮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 金磊
重建中的全社会力量参与
美国新奥尔良市重建办公室执行主任、国际知名灾后重建专家 爱德华·布莱克力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危机预防及恢复局主任 凯瑟琳·克拉维罗
汶川地震后的冷思考——人性的辉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于丹
15:30-15:45 茶歇
3)重建中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机遇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 刘振亚
拜耳集团中国区总裁 柯尼希
GE(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庞德明
17:00-17:30
圆桌论坛:从爱地球赢得信任——企业绿色竞争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牛凤瑞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企业战略与政策系主任 魏杰
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 许国祯
梅塞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麦尔斯
利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 杨斌
● 组委会联系方式:
010-88469270
010-88469271
010-88469297
010-88459759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6号院1号楼406(100097)
传 真:(8610)-8844574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