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戏楼版新观念京剧《凤戏游龙》
发布人:WY03108 更新时间:2012/10/28 10:57:53 点击数:141古戏楼版新观念京剧《凤戏游龙》
时间:常年
场馆:正乙祠戏楼
票价:80/280/480/580/680
套票:1500/3000/18000
古戏楼版新观念京剧《凤戏游龙》
《凤戏游龙》剧情梗慨
大唐玄宗时,有女江采苹为唐明皇所喜,因好淡妆雅服,崇尚梅花,故受封“梅妃”,后杨玉环入宫,用尽心机,终使梅妃失宠,移入冷宫,直至安史之乱,梅妃守节自尽;天帝判其缘分未尽,使二人转世重逢于梅隆镇,梅妃化身李凤姐,李隆基化身正德帝,两厢一见倾心,但凤姐不愿重蹈前世旧辙,终未从正德帝,舍弃了一段攀龙成凤的情缘,却镌写下自己的命运新篇。
《凤戏游龙》媒体评价:
俊美的扮相、精致的服装、唯美的多媒体影像,让身处于300年古戏楼中的观众恍若隔世。新古典主义的典雅与风趣让中国观众欣赏京剧不再晦涩,同时也让外国观众在全景舞台的原声原景中感受到中国写意美学的魅力与神奇。
——《北京青年报》
《凤戏游龙》,上阙比较传统和经典,原汁原味的呈现了程派的经典唱段和艺术魅力,着重品味服装的大气、华丽、繁复、考究,以及珠圆玉润、回转悠长的唱腔。下阙将京剧泛戏剧化,新颖滑稽,绕有趣味。
——《京华时报》
左右为难是玄宗,乾坤倒饰却从容。辗转西皮与流水,春风得意在梅隆。
——观众评价
正乙祠 中国戏楼的活化石
正乙祠,又名银号会馆或浙江银业会馆,是京城不多的工商会馆之一,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原为明代古寺,清康熙六年(1667)由浙江在京的银号商人集资,建立祠堂馆舍,供奉正乙玄坛老祖,即财神赵公明。据同治四年《重修正乙祠碑记》载“浙人懋迁于京创祀之,以奉神明、立商约、联商谊、助游燕也”。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浙商再次集资购地扩建正乙祠,康熙五十一年(1712)完工,内设戏楼、大堂、后室、廊庑等,每年春秋两次集会,祭神祈福,饮馔宴乐。
“正乙”即“正一”,道教流派之一,汉代张道陵创“正一道”(五斗米道),被尊为正一天师,又称张天师。民间以赵公明为“正一元帅”,亦即财神。又因中国古代“乙”与“一”字通用,则“正一”即为“正乙”。
距今已有三百年历史的正乙祠戏楼,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整体木结构的室内剧场,其尺度不大,布局紧凑,装饰讲究,在会馆戏楼中别具特色,被誉为“中国戏楼活化石”。
中国京剧 世界遗产
京剧,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剧种,形成于北京,自1790年徽班进京算起,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成。京剧也称“皮黄”,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属板腔体。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等。京剧的传统剧目约一千部,常演的约三四百部。京剧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和政治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大戏,也有大量折子戏及连台本戏。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做”指舞蹈化的形体,“打”指武打等技巧性动作,这四项基本功相辅相成,构成京剧表演的四大要素。京剧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一行当又有细分,形成男女有别、性格鲜明的人物特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京剧发展到鼎盛期,优秀演员大量涌现,流派纷呈。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荣获“四大名旦”之美誉,开创了京剧舞台上以旦角为主的格局。
正乙祠 地图和行车路线
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儿童项目除外),1.2米以上儿童需持票入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