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369会网 >> 新闻中心 >> 新闻 >> 其它 >> 正文

一个艺术展如何带活一个城市

发布人:nymmd123    更新时间:2013/3/12 10:13:24    点击数:500






)被誉为当代艺术“奥斯卡”的卡塞尔文献展与重庆有着怎样的渊源?重庆可否复制卡塞尔文献展的成功路径?日前,“卡塞尔文献展――国际当代艺术的历史坐标”艺术沙龙,在位于南滨路的长江汇当代美术馆举行。著名德籍华人艺术家、川美油画系教授张奇开为广大艺术者解读卡塞尔文献展。

  《收租院》曾与卡塞尔失之交臂

  卡塞尔,一座仅有25万人口的德国小城,却因艺术享誉全球。每五年举行一次的卡塞尔文献展与威尼斯双年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列为世界三大艺术展。

  曾参观过6次卡塞尔文献展的张奇开向记者介绍,作为中国的艺术重镇,重庆与卡塞尔有着很深的缘分。

  早在1977年,第五届卡塞尔文献展策展人哈洛德・舍曼首次邀请中国艺术家参展。当时舍曼选择了由川美创作的《收租院》泥塑作品。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收租院》没能参加那次展览。

  2006年12月12日,“卡塞尔文献展――50年移动中的档案馆”在川美隆重开幕。这是卡塞尔文献展50年来首次来中国大陆展出,第一次亮相就选择了重庆。

  随后,卡塞尔市政府邀请川美参加2007年举行的第12届卡塞尔文献展。

  “当时罗中立院长带队,由张杰、王林、庞茂琨、俞可和我组成代表团,前去卡塞尔参观文献展。”

  回忆起那次参观文献展的经历,张奇开告诉记者,川美代表团在卡塞尔受到了极高的礼遇,“卡塞尔政府还从来没有正式接待过从中国来的艺术代表团。我们到达后,卡塞尔政府在市政厅前特地升起了中国国旗,并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用文化推广城市的理念值得学习

  张奇开告诉记者,每一届卡塞尔文献展,“外来的艺术家、记者、游客,都云集在此,文献展给这座德国小城带来了商机、财政收入,把卡塞尔推向了世界。”

  重庆可否复制卡塞尔的成功路径?

  对此,张奇开表示,复制“卡塞尔”,难度很大,“卡塞尔文献展因为其对艺术作品前锋性、前卫性的追求,很难复制。”

  不过,张奇开称,卡塞尔利用文化牌将自己成功地推向了世界。“这种用文化推广城市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重庆有川美这样的学术高度,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打造自己的‘卡塞尔’。”

  那么,卡塞尔文献展究竟是怎样运作的?有哪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呢?

  张奇开说,卡塞尔文献展有自己专门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要负责文献展的资金问题。资金的筹措约50%来自当地政府,其余的部分由公司去寻找赞助。此外,政府还要负责协调媒体等公共资源服务文献展。

  至于如何选择策展人,则由文献展的艺术家委员会说了算,“策展人拥有很大的权力,由他确定文献展的主题,选择艺术家参展,决定资金的分配和使用。”

  张奇开特别提到,卡塞尔文献展还有一点值得中国的展览学习,那就是在每一件作品旁边都附有作品介绍、解读,帮助观众读懂艺术。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07-2013 369会网 上海今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咨询热线:86-21-51001710 传真:86-21-51615922 地址:上海虹口区新市路
支持单位:上海顾客满意度评价中心 上海全球事件经济研究中心
法律顾问: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 李佩芳律师
沪ICP备06051309号 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